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疯狂煮夫”黄兵:日食十碗饭 “智”造电饭煲

日期:2019-01-05 10:00:30  来源:广州日报王名润
 
原标题:“疯狂煮夫”黄兵:日食十碗饭 “智”造电饭煲

  原标题:日食十碗饭 “智”造电饭煲

  从家电实验室里一名普普通通的实验员到美的集团生活电器事业部副总经理,被称为“疯狂煮夫”的黄兵,曾平均每日摄入200口饭,练就了“米饭品鉴师”的“功夫”:任何米饭只需他品尝一口,就能判断出品质的好坏。

  2012年,黄兵和他的团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压力电热电饭煲。如今,他们将上千种米饭“品鉴”的研究,量化汇集成烹饪曲线和大米地图,为“智造”电饭煲提供“最强大脑”。

  “吃”出名堂: 这口“饭”吃了14年

  走进美的创新中心实验室,几排正在接受测试的电饭煲,冒着热气。黄兵麻利地取出电饭煲内胆,拿起饭勺,慢慢扒开米粒,习惯性地凑近一闻,还不时在“米饭评价表”上进行勾画——这就是黄兵的工作常态。

  黄兵和电饭煲的不解之缘,还得从2004年说起。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的黄兵从湖南乘着绿皮火车南下,来到顺德的美的集团当一名实验员,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电饭煲。彼时,美的在电饭煲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然而,自动化专业出身的他,当时的主要工作却不是制造电饭煲,而是从煮饭、试吃米饭开始。

  实际上,吃饭也是一门技术活。黄兵说,洗米、量米、煮米、尝米、记录数据、评估效果……煮好一锅米饭,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外观、香气、滋味、营养、口感……黄兵和团队把米饭分为五个指标十个等级进行评判;而且,为了保证数据的相对客观,对实验员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有相应的要求。

  “一天要吃一二百口米饭,相当于摄入十碗米饭。”黄兵笑称,“每天在公司基本上就把一天的米饭量吃完了。”常年“吃饭”积累出的经验,让黄兵练就一种独特的本领:煮熟的米饭,只需要吃一口,就能把饭的品质好坏吃出个“所以然来”,米种、温度与加热程度,他都能精准道出,甚至用鼻子就能分辨出一锅饭的好坏。据估算,14年来,黄兵及其团队平均每天要煮大约290锅饭,平均每年研发用米量高达100多吨,要出11万份测试报告。为了数据的准确和科学,他们还形成了好米饭模型和评价标准。

  “煮熟米饭很容易,但要想煮好吃就很难。”黄兵说,在煮饭的磨砺下,他不仅刻下了对米饭香气的记忆,知道什么样的米饭才是好米饭,还熟悉了电饭煲的结构,培养起对电饭煲的敏锐洞察力。潜心钻研的这段日子,黄兵的“身份”也不断变化,从实验员、工程师、中层技术人员,再到电控开发部负责人、生活电器事业部副总经理,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煮”出功夫:

  打造电饭煲“生态”

  多年的潜心钻研为黄兵带来了收获。2012年,黄兵及其团队开发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压力电热电饭煲和美的第一款微压力电磁加热(IH)电饭煲,申请专利186件,其中36件获发明专利授权,80件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然而,匠人们还在不断地向高难度挑战。2014年,一篇关于中国人到日本抢购电饭煲的报道深深刺痛了黄兵的心。“当时我就在想,中国作为大米的最大消费国,为什么我们还要到国外买电饭煲,我们的技术还可以作出哪些改进?”为此,黄兵和团队又开始进入到新一轮的技术研发当中。

  2015年,美的集团在日本东京发布多段IH“鼎釜”电饭煲,该产品最大的亮点在于双段IH加热,底部和侧壁线圈盘分段控制,实现米饭720°翻滚沸腾。2018年新上市的美的舞动IH电饭煲上市,采用了多段立体IH加热技术,这又是一个行业领先的技术。

  “现在,我们不仅是在卖电饭煲,而是在卖不同口感、不同成分的米饭。”黄兵说,技术的追求和超越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如今,黄兵及其产品研发团队,对国内2000多种米进行了“烹饪曲线”研究,每种米的曲线,都蕴藏着他们的“品鉴”实践;在美的集团的大米博物馆内,他们还据此绘制了一份珍贵的中国大米地图。

  “做美好生活的设计者,对我们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也是一种对工匠精神的追求。”黄兵表示,未来,他们还将打造一个完整的电饭煲生态,打通好米、好煲、好技术的链条,形成电饭煲、消费者以及电饭煲生态圈的有机循环体系。围绕着“做好米饭”的目标,“黄兵们”又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