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风口上的垃圾分类企业,准备好了吗?

日期:2019-07-31 18:02:18  来源:
 
原标题:风口上的垃圾分类企业,准备好了吗?

  ■本报记者 张丽敏

  最近“垃圾分类”火了,皆因在上海正式将垃圾分类入法后,全国46城也将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而上海之后最快行动的是北京。来自报道,北京市于近日公布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三年行动计划。毋庸置疑,政策红利的传导最快感应的非市场莫属,从事垃圾分类的企业感觉“风来了”。到底在风中感受如何呢?为此,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京虹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保东。

  他表示,事实上,垃圾分类这件事在我国提出已经有20多年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进展有些缓慢,不过对于这件事,国家一直没有放松,从2016年开始高层就不间断有声音发出,因此,到今年的全面布局,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这也确实给处于行业内的环保企业带来了春风,相信随着风口的到来,会有更多的环保企业加入,让垃圾分类落实到位,保护我们的环境。”

  看似意外,其实不然

  一般一个话题能够突然被大众所津津乐道,大部分可能它是个新生事物,但也有例外,像最近火起来的“垃圾分类”显然没有符合这样的规律。例如,在北京来说,地铁口就能看到明显的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并且存在了很多年。

  “是,实际上‘垃圾分类’这个概念出现在我国大概快20年了,不过一直没有落到实处。”崔保东表示。他解释道,没有很好落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一,政府出台了政策,但是没有有效的管理办法,如此一来,政策的落地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其二,尽管大众理念里有了垃圾分类意识,但是投递的时候,没有更为详尽的解释,很多时候对于各种垃圾的归类都是模糊的,再加上承接垃圾的桶也不完善,效果可想而知。其三,后端的服务跟不上也限制了垃圾分类的普及,很多人都看到自己分好类的垃圾被运输又合在一起拉走了,下次就没有动力再去做这个事情了。

  如此来看,似乎垃圾分类就此被搁浅了,事实如此吗?

  “我对垃圾分类在这个时间点‘火’起来一点都不意外。”在记者问到对这次接连下发的政策感受时,崔保东看似回答得有点矛盾。

  其实不然,梳理资料就可以发现,我国一直从顶层设计都在关注着垃圾分类。

  例如,2016年12月举行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就提出我国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到前不久住建部等9部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都可见一斑。

  “所以,垃圾分类这个事早晚会成为一个‘风口’,只是时间点有变动。”崔保东说,事实上从大众的环保意识逐日提高也可以预见垃圾分类行业早晚会成为朝阳产业。

  “北京虹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立其实就是从这里来的。”崔保东解释道:“我们公司已经成立5年了,当时行业还处于一个发展期,而我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就进入行业,其实缘由特别简单,有一天去朋友家,看到房子建得很漂亮,但不远处就一个垃圾堆,太影响感观了。”

  他说,由此可以看出,尤其近几年大家环保意识的增强会促动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垃圾分类这个行业中。

  风已来,未来可期

  从频频见诸报端的议论来看,不难发现,从投资角度风口真的来了,那处在风中的企业感受如何?

  崔保东说,确实政策红利的到来,对不管是垃圾分类行业中前端业务,还是中端业务再或者是末端业务都会有促进,即对整个行业都会有一个触动。

  “并且这个触动不仅仅是单一的从融资方面来体现,融资会让行业发展更快速,而这个风口推动已经有准备的企业发展得更快,也会吸引更多的公司去发展垃圾分类中需求的各种业务,完善产业链。”他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深度运用也给垃圾分类行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据记者了解,像在垃圾分类的前端业务也就是分类上,北京虹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深度应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这其中包括了通过全新智能分类垃圾箱组+智慧系统相结合,通过心理设计引导、人体工学设计、大数据平台等有机结合,解决现有居民垃圾分类难问题;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硬件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居民垃圾分类大数据的抓取与提取(主要包括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分类正确率、垃圾分投正确率),等等。

  “这一系列的系统,从提升大众分类垃圾的意识,到有效监督都囊括了。可以说科技的力量对于垃圾分类促进作用有目共睹。”崔保东介绍说,他们通过试点得到了一组数据可供参考:居民垃圾分类的了解率为100%,参与率为80%—90%,分类率70%—80%,分投率达到95%。

  此外,在崔保东看来,有了政策的引导,必然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所谓人多力量大,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的优势,就会为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如果国家再能给予一些政策的支持,那对企业的发展必将是更为有力的支持。

(责任编辑:佚名)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