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谢谢你,绿色家园守护者

日期:2019-02-19 04:00: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谢谢你,绿色家园守护者
原标题:谢谢你,绿色家园守护者

徐锡惠(前排左一)在查阅电厂治污设施中控系统。

马永泉摄

徐景美(右)和团队成员正在研制新型包装材料。

人民视觉

王育才在填写地膜回收台账。

沈靖鹤摄

周远宏(前)到污水处理厂开展公益诉讼调查。

玉钧升摄

魏晋民(右)在企业进行环保检查。

郝永宏摄

洪钧在清理水库边的垃圾。

人民视觉

编者按:从长江流域到汾渭平原,从水源巡查一线到绿色包装研发,为了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过去的这一年,很多人都在努力着。

他们中间,有一年出差180天的生态环保督察员,有巡河走得皮鞋底子都掉了的执法队员,有在田间地头回收白色地膜的村回收站站长,还有为了一个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跑20多次现场的检察官……正是他们的努力与坚守,推动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一点又一点细微的进步,有了一项又一项的具体提升。新春至,让我们通过他们的故事,来回顾旧岁,展望新年。

生态环境部华东督察局督察人员徐锡惠:

“我们越来越有底气了”

本报记者 智春丽 季觉苏

“过去一年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忙,2018年我有180天在出差。”生态环境部华东督察局督察人员徐锡惠这样总结自己去年的工作。2016年以来,他参与了第一轮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两批督察“回头看”工作。

“正式进驻一个月,看似时间充裕,但考虑到工作任务,其实很紧张。”徐锡惠介绍,“白天看现场,晚上回驻地查资料、写材料,基本上都要凌晨1点以后才能休息,三四点才睡都是常有的事,第二天早起接着工作。平均三四天跑一个地市。”

环保督察不仅仅是辛苦,过程中还需要督察员们斗智斗勇,“钓鱼竿上面绑瓶子去采水样,把乒乓球扔水里根据流向判断暗管在哪边。”

正式进驻前,督察组要提前几个月进行摸底,大多数时候是暗查。徐锡惠和他的同事曾经被尾随过、被门卫拒绝过,甚至被狗追过。提起这些,徐锡惠显得很淡定,不过,一次采水样过程中,一不小心跌进一个臭水沟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感觉臭了好几天,整个人都不好了。”

暗查发现了问题,正式进驻后,下沉阶段首先是现场取证,取证之后就是和相关负责人做笔录。“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被查到问题就会动到帽子、动到钱袋子,压力也挺大的。”当询问对象不断打马虎眼、避谈关键问题时,徐锡惠会采用倒推的方式,罗列现场获取的证据,把问题做实。

一次,一名企业主无意中透露出为了应对环保督察,他们有一个微信交流群。“我们就顺藤摸瓜,一步步追问,最后发现这个微信群里,除了多家企业,甚至还有地方干部,在上级检查时通风报信。”这个案例后来被写入了通报中。

这几年,徐锡惠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地方上的配合程度提高了,“原来去督察的时候,我们是督察,他们是被督察。现在去督察,他们也会同步开始督察工作。”在“回头看”的过程中,仍然通报了不少恶劣典型案例,徐锡惠认为,“地方上存在的环境问题,不是一两次督察就能立刻解决的。但通过回头看的情况来看,第一轮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还是取得了很大成效,推动地方解决了大批长期存在的环境问题。”

面对新年的工作,徐锡惠很乐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就是要敢于担当,敢于动真碰硬,我们越来越有底气了!”

山西河津市环保局监察大队魏晋民:

“粉尘少了,柿子树又结果了”

本报记者 乔 栋

“我们乡镇的十几家洗煤厂,以前就是弄个网,防尘效果有限;现在都搭起了棚,一个洗煤厂的棚搭下来得500万,但都按照要求做了。”魏晋民是山西省河津市环保局监察大队尚楼镇监察中队的工作人员,今年52岁。河津地处吕梁山南麓,仅尚楼镇就有七八十家企业,涉及煤炭、钢铁、焦化、建筑、铸造等12个行业。汾渭平原成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来,魏晋民明显感到工作任务更重了。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11点多,魏晋民刚躺下,电话就响了起来:市里转来信息,有人反映某企业半夜偷排,影响居民休息。

魏晋民和同事赶紧去现场核实,发现该企业正在施工,是噪音影响了居民,而非偷排。

这样的情况,魏晋民经常要处理。汾渭平原成为重点区域以来,各地制定了“一市一策”的办法,在推动散煤治理、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治理、错峰生产和施工、加强环境执法检查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环保、工商、安监、发改委经常联合检查,我本人今年也多次参加了突击检查。”

除了联合执法,他们也要加强“过程中监管”,这就要求他们要常跑企业,验收生产、及时监管,甚至半夜也得处在待岗状态。

“我们监管企业环保,说外行话肯定不行。有些化工企业,不给你说透,你得通过看环评、研究他们的工艺流程,才知道哪里可能出现问题。”魏晋民说,“比如,去企业看,光沉淀池一项,就得知道水池的大小、深浅、蓄水量等是否符合规范。还有就是得不断学习规章制度,依法执法,首先要求懂法,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处罚、采取什么措施,自己心里得有谱。”

虽然工作辛苦,但魏晋民还是挺有成就感,“环保是一项长期工作,只要努力,肯定能看到效果。就说我们镇上的柿子树吧,以前粉尘污染严重的时候把花都罩住了,结不了果子,现在粉尘少了,柿子树又结果了!”

广西藤县检察院检察官周远宏:

“不是没事找事,是替百姓办事”

李 纵 邓铁军

“案子总算办结了,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非法建设码头,这些人胆子太大了,要知道这可关系到全县不少人的饮水安全啊!”虽然藤县水源地非法建设码头污染一案已经圆满办结,提到这件事,周远宏仍气愤不已。

周远宏是广西藤县检察院一名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检察官。去年,他的很多精力都花在环境公益诉讼上,其中不少还是行政公益诉讼,“可以说,去年是我的‘公益诉讼年’。这类案件一般都是牵涉公众利益。”

去年以来,周远宏主办了6起公益诉讼案件,其中多数已经办结。就藤县水源地非法建设码头污染一案,调查期间周远宏跑现场20多次,有时为了取证还必须暗访,半夜偷偷去摸排情况。同时还要调阅许多相关资料,经常熬到深夜。

在这个案件中,他在调查中发现,藤县工信、水利、住建和国土等部门对案件都负有责任。他记得特别清楚:“去年8月10日,我们对藤县工信、水利、住建、国土四个行政机关作出了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决定。9月7日,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

周远宏坦言,同时向四个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他工作30多年了也是第一次,还有点担心犯了“众怒”,“我刚开始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时,有的行政部门领导可是指着鼻子骂我。但问题总要解决,公益诉讼就是要能当这个‘恶人’。”

出乎周远宏意料的是,四个部门在收到诉前检察建议后却十分配合,立刻开展调查处理,并对检察建议作出了书面回复,“甚至还有局领导打电话感谢我替他们及时发现了问题”。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大家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解和对我们工作的认同。”周远宏说,这背后是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我们不是没事找事,是替百姓办事,现在有更多人理解我们了。”

顺丰科技包装实验室负责人徐景美:

“绿色包装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本报记者 李心萍

徐景美是顺丰科技包装实验室负责人,今年是她进入绿色包装领域的第十八年。这几年,她带领团队申请了100多项国家专利,研发出了泡棉配方、专用珍珠棉护套、新型环保纸箱等多种包材。

徐景美说,“在这个行业待得越久,我越有信心坚持下来,深深感到绿色包装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谈到过去一年的工作,她颇为感慨地说,“去年是绿色快递大爆发的一年,绿色包装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新产品、新解决方案,社会的环保意识也有显著提升。”她告诉记者,2016年顺丰开始推广循环保温箱时,不少用户想将循环箱占为己有,为此收派员常与用户发生冲突,而现在很多用户主动配合回收工作,收派员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行业对于绿色的理解在改变。“以前,大家认为环保就意味着成本高,可随着行业对绿色的认识不断深入,大家发现环保也可以节省成本。”徐景美说。

徐景美说,绿色包装从技术角度可分为3个方向——减量化、可降解、可循环,“顺丰每年要使用10亿个文件封,如果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每个文件封减重5克,10亿个文件封就节约了几千吨的原材料使用”。

“我们现在更推崇可循环的模式。如果每一个纸箱可以循环使用5次,破损后返厂回炉再造,那就可实现很多次的重生。” 徐景美说。

提到未来的挑战,徐景美坦言,对于可循环,如何探索出一个低成本的管理模式是对行业的大挑战。只有找到高效的管理模式,让采用循环模式的管理成本低至与采用一次性物料持平的程度,可循环模式才可真正推广。

展望新一年的工作,徐景美满怀期待:“绿色快递并不仅是快递行业的事情,还包括包装产业、使用厂商等,希望大家以后多使用环保包装。”

湖北黄柏河综合执法支队队长洪钧:

“不仅管水里,还要管岸上”

本报记者 范昊天

每次走在黄柏河岸边,洪钧都有新的感受。“眼瞅着黄柏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洪钧指着不远处冬泳的人群说,“河里已经20多年没人游泳了。现在水质改善了,黄柏河里又有人游泳了。”

黄柏河是长江支流,位于湖北宜昌市境内,自东北向西南穿城而过,承担着为宜昌全市近一半人口供水、为宜东地区100万亩农田灌溉的重任。

然而,前些年,沿岸矿山企业废水及矿井涌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总磷超标,出现富营养化。2016年底,湖北省成立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洪钧担任执法局专职副局长兼执法支队队长。

洪钧说,“综合执法就是‘管得宽’,不仅管水里,还要管岸上;不仅要管河道和水库,还要管磷矿厂区和养殖场;不仅管排污、生态流量等环境行为,还要管河道采砂、乱堆乱建等工程行为。”

钻矿洞、蹚溪沟,对执法队员来说是家常便饭。“一次,有个队员走得皮鞋底子都掉了。”洪钧笑着说,“2018年5月组织的一次库区抬网清理行动中,我们乘坐冲锋舟到峡谷里面作业,下午两点多突遇暴雨,大家边淋雨边清理,晚上才上岸,湿透的衣服都干了。”

令洪钧欣慰的是,沿岸企业在发生转变。“过去企业对我们的监督基本是口服心不服,现在企业经常邀请我们上门,一起就污染治理提方案、想办法。”洪钧说,目前流域内已有40余家磷矿企业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改造升级矿井废水处理、渣场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处理等设施。

“让黄柏河水清河畅,进而保护好长江宜昌段水质,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看到黄柏河水质一年比一年有好转,我们对抓好长江大保护更有信心了。”洪钧说。

甘肃临泽县古寨村地膜回收站站长王育才:

“地里不再白茫茫一片”

本报记者 付 文

“去年我回收了大约44吨废旧地膜,换新膜4.4吨。地里不再白茫茫一片,乡亲们越来越认识到地膜回收的好处了。”在甘肃临泽县古寨村地膜回收站,站长王育才哼着小曲儿,把回收来的旧地膜打包。

王育才年近六旬,2017年被推选为地膜回收站站长。“过去,地膜留在地里,严重影响来年庄稼发芽;到了冬天,还被风刮得房前屋后满天飞。”王育才说,现在政府有偿回收地膜,给老百姓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一是土地地力回升,二是村容整洁。

古寨村位于临泽县鸭暖镇西南部,主要产业为玉米制种、蔬菜制种、高原夏菜,地膜使用量很大。2018年,临泽县委一号文件提出,农户上交废旧地膜,每公斤给予1元补贴或按比例继续以旧换新。同时,临泽县在各镇建立规模化废旧农膜回收站,在居民分散区安排个体流动回收员,上门进行收购。

有了政策,王育才明显感觉到,“群众捡拾、回收废旧地膜的积极性提高了,秋收后,田间地头经常看到有人在捡旧地膜。”2018年,村里开了11次村社干部会和群众会,鼓励村民捡拾废旧地膜,每10公斤旧膜能兑换1公斤新膜。当年,临泽县7个镇新建立回收站10个,累计达24个,71个村全部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全县回收废旧地膜2095.27吨,回收率达83.2%,回收棚膜1811.32吨,回收率为98%。

“每一笔收购记录,姓名、重量、金额、时间都不能落下,还要写清楚人员手机号码,以备检查、防止纠纷。”王育才还要仔细检查地膜中有没有树枝、泥沙。工作越来越忙,但他觉得挺有奔头。王育才说,村民们普遍认为这是件好事,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生态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田间地头再也看不到随风吹散的白色垃圾。

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 2019年02月11日 14 版)

(责编:王绍绍、杨虞波罗)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