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我国困难群体福利进一步提升

日期:2019-01-09 13:00:48  来源:慈善公益报
 
原标题:我国困难群体福利进一步提升

  《慈善公益报》记者从1月3日召开的2019年全国民政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2018年,我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坚定有力,福利慈善事业加快发展,低保对象、孤儿、高龄老人等群体的福利水平进一步提升。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部长顾朝曦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黄树贤在视频会议上表示,2018年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坚定有力。制定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深度贫困地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改造行动计划,继续保持全国所有县(市、区)的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全力配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全国城乡低保标准同比增长7.6%、12.9%,4620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黄树贤介绍说:养老服务和福利慈善事业加快发展。2018年,我国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推动出台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已经基本实现老年人高龄津贴、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的全国覆盖。全国各省均已建立高龄津贴制度,30个省份建立服务补贴制度,29个省份建立护理补贴制度,20个省份建立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截至2018年9月,享受高龄津贴、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的老年人分别达到2680万、354万和61万。深入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截至2018年9月,全国养老服务机构2.93万个左右,床位732.54万张。全年各类慈善捐赠达到754.2亿元。

  截至2018年9月,全国城乡低保标准同比增长7.6%、12.9%,4620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国供养城乡特困人员483万人。此外,民政部、财政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优化和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及救助标准,各级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0%,救助565.8万人次,平均救助水平同比增长9.7%。

  2018年,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拓展提升,全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28.7万个,其中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5%以上。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有序发展。全国和省级社会组织基本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全国社会组织登记的数量超过80万个。

  在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积极完善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体制机制,组织全面排查,截至2018年底,共救助约12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9万余人次,帮助6600多名救助对象找到家人,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此外,2018年出台了《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将全国41万孤儿、弃婴纳入了国家养育,集中和分散供养水准分别达到人均每月1335元、913元,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4.46万名、村(居)儿童主任61.53万名,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积极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1100万残疾人,残疾人和儿童福利保障水平显助提升。

  会议强调,2019年各级民政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坚决守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着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制度措施,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统筹推进儿童福利工作。持续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大力推动民政领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创新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稳妥推进区划地名管理工作,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加强地名管理。强化残疾人福利和有关社会事务管理,研究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婚俗改革,研究制定深化殡葬制度改革的政策文件。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完善慈善组织监管机制,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鼓励志愿服务广泛开展。

(责编:初梓瑞、贺迎春)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