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还要自己走

日期:2019-08-09 10:08:03  来源:
 
原标题: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还要自己走

  ■本报记者 王丽娟

  六月下旬,艳阳高照,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在这种时候待在户外。但是,对于团山村的村民来说,这正是采摘时节,不同品种的桃子成熟时间不同,从夏天到秋天,不论天气多么炎热,该摘的桃一个都不能落下。

  他们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摘桃、装筐、装车,再开农用车到集市上卖,往往要忙乎一整天,赶上行情好的时候,一年能卖几万块钱,但这是全家老少齐上阵不计劳动成本换来的。即使是冬天,他们也要为果树修枝、翻地,一年四季都要劳动,用他们的话来说,“果树不好伺候”。团山村的村民正是用他们的勤劳换来了一年的好收成。尽管很辛苦,团山村的村民仍觉得比过去种地的日子好多了。

  记者看到,团山村里有不少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道路四通八达,农用车能开到每个果园,方便水果的运输;通水通电,太阳能路灯定时开启,智能又节能;垃圾有专人回收,街道干净整洁;服务站能发快递,网购的物品能送货到家。

  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是此次践行“四力”之行,记者在保定易县西山北乡团山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最直观的感受。

  团山村距离狼牙山风景区只有8公里,但是并没有“沾到光”,过去靠种粮食为生,产量不高,也卖不上价钱。全村一共110户365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就94户297人,占总人口的81%。

  但是据介绍,今年村里的贫困户只剩下一户。这一户只有一人,因强直性脊柱炎丧失劳动力,为五保户。短短的五年里,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团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振民多次向记者强调,这都是政府的政策好。

  在国家扶贫攻坚战的推动下,团山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倡导村民改种果树,桃树、杏树、柿子树品种多样,最终成了远近闻名的林果村,果树的收成已让大部分村民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但是记者也发现,村子里年轻人很少,都出去打工了,留下务农的都是上了年纪,在外拼不动的人。

  像团山村这样本身并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仅靠政策扶持发展起来的村庄在北方很多。尽管农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要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任务还比较重。村民的精神文化建设、环境的整治、思想的改变、村庄的空心化等都需要长期建设,脱贫只是第一步。要想防止返贫,光靠政府的扶持还不够,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走出一条凸显自己特色的产业化道路来,是现阶段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对于团山村下一步的发展,李振民也有一定的想法,“脱贫不脱政策”是他时常挂在嘴上的话,在此基础上,他正在构思利用村子邻近水库的优势,开发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但是目前条件还达不到,还得一步一步来。”他说。

(责任编辑:佚名)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