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孙建波评潍坊市委书记“发展之问”:南北方差距在于契约精神

日期:2019-08-07 22:00:29  来源:
 
原标题:孙建波评潍坊市委书记“发展之问”:南北方差距在于契约精神

  作者:中阅资本首席

  最近,潍坊市委书记的“发展之问”,刷屏了。今年3月份,在对嘉兴、泉州、宁波、苏州、南通等五个南方城市进行考察学习后,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发表了一篇万字演讲。惠新安直言:感觉我们跟人家不在一个时代。7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转载了该文,题为《究竟该向南方学什么?——潍坊市委书记南方考察归来的“发展之问”》。这一讨论,上升为山东发展文化的讨论。日前,一篇题为《北方经济比南方究竟差在哪里?酒桌上的事,足以说明问题》的文章,道出了南北方的经济发展差异。

  2017年,我曾与团队就东北经济发展模式有过一场争论。当时,林毅夫团队给吉林开了个药方,指导吉林从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循序渐进发展。我认为,东北在重和高科技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经济不活跃的根子在于东北的“发展文化”出了问题。产业选择上万万不可舍弃重工业和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发展文化”的提升才是东北的当务之急。

  南方与北方的差距,其实还是根植于区域土壤的“精神层面”的差距,表现的不仅仅是酒桌文化,而是思维方式——所有经济主体的思维方式。南北方商业行为的“背景逻辑”、“社会习俗”都完全不同。

  思维方式,是根植于区域文化土壤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样一个人,如果在南方,就会有南方思维,是一种入乡随俗,更是适应这个区域的精神土壤。我身边就有不少东北的企业家、山东的企业家,不用喝酒,甚至都不用计较饭桌礼仪,有需要合作的事情,微信打个招呼就可以。但他们一旦回到东北,回到山东,做事方式就变了,他们的说法是:“没办法,那边的人都这样,不这样不行。”

  在《北方经济比南方究竟差在哪里?酒桌上的事,足以说明问题》的稿件中,一位网友“大山”说:在山东这样一个儒家文化发源地,对商人的标签都是“儒商”。不少地方都体现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市场主导?先看领导想让市场啥样子。改革创新?先看领导想创新啥。行不行全看一把手。而另一位网友“热心市民Mr庄”则说:山东的劣势在于政府部门规矩太多,管的太宽,手伸的太长。“衙门口”多,只拿自己当管理部门而不是服务部门。这就是和南方的差距。

  以上两位网友,说的就是“精神土壤”。在北方很多地方,把等级观念、管制思想带到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例如,员工与公司之间,本质上是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即便公司的集体荣誉感,也是基于契约而产生的,但在山东和东北,就变成了森严的等级。员工对工作的正确想法,基本无法向上级传达,中高层领导对员工的诉求基本不会从业务逻辑的角度予以支持,而以“是否符合现有规章制度”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但凡业务逻辑需要突破制度的,现任领导一般不会去努力突破,而是以“制度原因”作为借口,拒绝把这些“业务逻辑”在管理中落实。当公司与员工之间丧失了基于业务逻辑的“契约”,而是从现有规章制度中寻找依据,这种思维自然也会延伸到员工处理自己的日常工作,对待客户,自然也不会先从业务逻辑思考问题,而是先从内部制度寻找依据。基本的业务契约的缺失,在商业社会中“本本主义”,凡事不从业务逻辑出发,而是从自己的公司内部制度找理由来搪塞业务对手。大概,这些都是北方企业的特色吧。

  缺失契约精神的区域土壤,产生的行为模式自然也是匪夷所思的。大约在2005年,我曾和一个开发商在东北某城市寻找临时售楼处。房东带我们看了房,告知面积和租金。我们测算了单位面积的租金水平,觉得还行。正式签约的时候,我们发现房产证面积少了近100平方。房东竟然说:“我们不谈面积,就这个地方这么多钱。”最后不得已,只好作罢。最近,我也与北方某企业有个合同在谈,具体合同条款,对方业务领导曾通过经办人传达了非常优厚的条件,待要具体落实时,却变成了非常苛刻的条件。我将有关条款逐一列表,逐一分析正常的市场条件,希望能与对方就这些条款逐一商谈。得到的答复是:“不要这样一个一个列出来,太生硬,让领导感觉不好,容易谈崩。”本该是高效率的条款谈判方式,再次退化为“当面再聊”。我就会想,当面谈的时候,拿什么文件作为商谈的“基础文件”呢?可能还是无法就具体条款形成明确意见。然后就这样一轮一轮“打太极”。

  在北方,把“契约”和“明确的条款”看作是不给领导面子,看作是生硬,看作是没有感情的行为。酒桌上拍胸脯,饭桌上给条件,抛开合同谈合作感情,可能就是北方的“商业土壤”吧。这个土壤,要想变,何其难!契约精神,是基于业务逻辑的主动开拓的精神,是为了发展寻求稳定预期的规则精神。但在北方很多地方,上下有别的等级、爽朗豪气的承诺、决策者的面子,代替了本该清晰的合约条款。要改变这一状况,仍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佚名)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