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四川高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日期:2019-08-04 20:03:55  来源:
 
原标题:四川高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中南部,地处乌蒙山余脉川、滇两省交界,是四川省革命老区县、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工作重点县。辖区面积1323平方公里,辖7乡12镇,285个村,31个社区,总人口53万。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统揽发展全局,创新打造“党建路扶贫心连网”,精准助推脱贫攻坚;跨区域建立乡村振兴示范区党组织,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探索实施党员“四色足迹”考核管理办法,激发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选育“乡土能人”,为农村发展集聚人才,推进乡村振兴。

  村集体公司向村民分红

   实施“心连”党动精准助推脱贫攻坚

  高县有50个贫困村,5万多贫困人口,实现贫困县摘帽目标任务繁重而艰巨。

  2017年,高县试点探索“心连”党建行动,紧扣理想信念心相连、改革发展心相连、致富奔康心相连、严实作风心相连、精准服务心相连,创新开展民需、民生、民治纪实走访,统筹资金、项目、人力,凝心聚力建设全域争先党建示范县。

  大窝镇是高县开展“心连”党建行动建设全域争先党建示范县的5个试点乡镇之一。该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集中用5天时间进村入户开展全覆盖走访,调查群众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需求,医疗卫生、教育、住房、金融服务、代办服务、就业服务等需求,以及群众对干部作风、文化生活、乡村治理、村容村貌等意见和建议,全面收集群众所需所盼,为开展“心连”党建行动摸清家底,找准方向。

  构建“心连网”精准智慧党建平台,是高县“心连”党建紧扣的重要目标之一。该县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打造“党建路扶贫心连网”,以“党建+扶贫+信息化”三位一体的模式,覆盖全县基层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广大党员、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组成员及所有贫困户,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随时随地均可视频连线,农技帮扶、沟通交流零距离,疏通了干群互动的“堵点”,破解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实现组织与党员群众联系服务直通、双向多边互动、心心相连、心心相印,精准助推脱贫攻坚。

  2019年2月,高县接受贫困县退出省级专项评估检查,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批准高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优化组织设置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高县县委、县政府通过专题调研,提出“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总体构想,全县规划建设“一区一带、一路两翼、一河百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大雁岭乡村振兴示范区是高县大窝镇、月江镇、双河乡3个乡镇共8个村联合打造的核心示范区。为发挥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高县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打破乡镇之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大雁岭乡村振兴示范区功能型党委,由县委副书记兼任党委书记,分乡镇建立党总支,分村分产业建立党支部,分功能建立党小组,构建起“区域党委+党总支+支部+党小组+党员”的组织体系,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文旅品牌打造上实现统一规划,项目资金统筹安排,避免了重复建设,形成了发展合力。

  在示范区党委的领导下,到2018年年底,该示范区建成10000亩标准化茶园,年吸纳游客10万人次,综合产值2.3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3元。

  截至目前,高县按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功能互补的原则优化党组织设置,已建立4个示范区党委。到2020年,全县将建成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打造100亿元茶叶、60亿元茧丝绸、50亿元生猪、50亿元肉牛产业,林竹总产值达22亿元,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如何让(行情,)充分享受到乡村振兴的“红利”,是摆在高县各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能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高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组织力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资源、人力、产品等要素组织起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我家两亩多闲置土地都免费流转给了村集体资产公司,打造标准化茶园和果园,投产以分红。”大屋村五组农户王清海说,他平时还可以就近到公司打工挣点钱。

  在大屋村,像王清海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2018年大屋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负责资产经营管理,并探索建立起“村集体资产公司与村企共建共享,村集体资产公司与村民共建共享,村集体资产公司与社会团体共建共享”的利益联结模式,实现群众增收、企业获利、集体壮大。当年,该村集体经济增收17万元并向村民分红。

  目前,高县已组建59个村级集体经济公司,285个村级经济股份合作社,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39个。

   “四色足迹”工作法 无职党员助力乡村振兴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党员仍然存在身份意识不足、带头示范作用发挥乏力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落实并不是一帆风顺。

  高县把脉问症,然后对症下药。2018年6月初,高县在大窝镇燕子村、新南村、早白尖茶业公司党支部,月江镇安全村党支部,双河乡千秋村等试点开展农村党员“四色足迹”考核管理办法,采取“积分+足迹”方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实绩考核,要求所有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走好红色基因传承路、走好金色发展带头路、走好蓝色乡风引领路、走好绿水青山守护路。通过“四色足迹”工作法实行积分制,每月对党员进行评议积分,以此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色足迹”工作法的开展,如久旱逢甘露般来得正是时候。党员们通过走村入户释民惑、解民需,治安巡逻保民生,党群共商发展计。党员们摆正位置,亮出身份,寻找发展点子,思考振兴办法,动员村民共同为乡村振兴出力出智。各村很快焕发出勃勃生机,党员率先垂范、积极行动得到了广大群众支持,并主动配合工作。老党员周世华感慨:“通过‘四色足迹’工作法的开展,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牢记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倾力为乡村振兴传递作贡献。”

  “四色足迹”工作法为无职党员搭建了一个新的舞台,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党员的主体意识,推动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选育乡土能人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乡土能人,是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针对农村发展中人力资本匮乏、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难题,高县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深入推进乡土能人选育计划,通过把能人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能人、党员能人培养成村干部,为农村发展集聚人才,最大限度地激活全县乡土能人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潆溪乡是高县的一个纯农业乡镇,总人口1.2万。由于近年来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人才问题成为制约该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2017年8月,该乡出台《潆溪乡能人选育工作实施方案》后迅速破解困境,很快摸底选育出100余名能人候选人,建立180人的乡土能人储备库。

  潆溪乡是高县乡土能人选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县以乡土能人选育为载体,将各乡镇各村的乡土能人培育为实施“一区一带、一路两翼、一河百点”乡村示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带头人和践行者,并充分发挥其“能人”效应,辐射、带动和发展壮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助农增收脱贫奔小康。

  到2020年,高县将力争培养乡土能人10000名,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接下来,高县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统揽发展全局,全面深化以“党心示范引领、民心紧随相融、党心连民心、心心相连”为核心要义的“心连”党建行动,引领全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责任编辑:佚名)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