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刘宝凤归国投案:揭开金融江湖暗度陈仓、潜逃的往事

日期:2019-07-27 18:04:13  来源:
 
原标题:刘宝凤归国投案:揭开金融江湖暗度陈仓、潜逃的往事

  江湖上,火把丛生、伏兵遍地,输赢转念间。

  近日,外逃18年的“红通人物”刘宝凤,回国投案自首,并且积极退赃,圈内对此感慨不断。

  刘宝凤曾任(行情,)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彩田路证券营业部总经理。

  2001年12月,因涉嫌挪用公款罪,他被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立案前一个月,刘宝凤已经出逃加拿大。这一逃就是18年。出逃时,刘宝凤35岁,风华正茂,归国时已经过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纪。

(图片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15年,相关部门发布红色通缉令,集中公布100名在逃人员名单。名单不仅包括外逃国家工作人员,还有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员。

  其中,刘宝凤位列第51位。据当时公布的信息显示,刘宝凤涉嫌贪污,金额达7000多万元,创下当年全国贪污犯罪金额之最。

  这份名单上,金融行业从业人数达22人,占五分之一。做投资行业有10人,9人,证券业3人,大多为贪污、受贿和滥用职权。其中,(行情,)广州分行行长刘昌明,3年期间违规放贷近98亿元。

(刘昌明)

  翻阅这份名单,你还会发现另一个熟悉的名字——戴学民。

  戴学民,被称为“红通触网第一人”,曾任开发(以下简称“中经开”)上海营业部总经理,是涌金系控制人魏东的上司。

  中经开早前是财政部唯一直属的投资公司,以财政部农业周转金委托管理起家,后扩大到信贷、证券、实业投资。

  纵横资本江湖期间,中经开手法“凶悍”,通过“327事件”一战定江山。

  327国债是中国证券史上绕不开的事件,被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在它之后,中经开炮制了证券市场上的东欧系、金信系、汉龙系,改变了国内金融业格局。此后,一股具有掌控性的新力量开始登堂入室。

  327国债是1992年发行的3年国债的代称,有8%的保值贴息率。由于保值贴息不确定,327国债被炒得火热,在其中几乎能寻到所有早期大炒家的踪影。

“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创立的万国证券大举做空,中经开和江浙资金高调做多。

  “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创立的万国证券大举做空,中经开和江浙资金高调做多。

  1995年2月,中经开和玩家辽国发(全称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掌门人高原、高领两兄弟率先抢知贴息消息,由空翻多,导致“327国债”1分钟涨了2元,万国证券面临60亿亏损。

  为避免巨额亏损,收盘前8分钟,管金生拼死一搏,一口气砸下1056万口空单,轰低价格,账面浮亏60亿元变成盈利42亿元。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爆仓,出现巨亏。

  收盘后上交所请示有关部门,一番紧急会议后,上交所时任总经理慰文渊宣布,最后8分钟交易违规,无效。局势扭转,多方胜利,中经开账面盈利超70亿元。

  此后,戴学民在业内被称为中经开一代枭雄。不过,据中经开第三任总经理韩国春证实:“327给中经开的利润连1个亿都没有。”

  于此同时,江湖一直有个传说,因期货交割纠纷,戴学民遭遇不明人士刺杀,胸口中刀但没被刺中要害。戴学民也未报案,只到医院包扎了事。

  不知事情真假,但足见当时的经济环境简单、粗暴。

  2001年5月,听到调查风声的戴学民途径香港、韩国逃往伯利兹。值得玩味的是,7年前,也就是327国债事件爆发前一年,他就拿到了该国的国籍。

  据《央视网》报道,戴学民在任中经开总经理期间涉嫌挪用公款3300余万元。

  2014年,戴学民偷偷潜回国,并在老家合肥海顿公馆小区住下。直到一年后,酒桌上,戴学民被朋友告知,他上了百名红通名单。两天后,戴学民即被抓捕归案。

  名动一时的大佬以“阶下囚”的结局告终。而参与327国债事件的其他人,逃的逃,死的死……

  327国债事件有四大赢家,自德隆帝国覆灭、周正毅折戟,魏东被称为资本江湖“最后的大佬”。2008年,年仅41岁的魏东,在北京“中海紫金苑”,当着父母和妻子的面,跳楼身亡,撇下300亿涌金系帝国。自此,江湖上始终笼罩着一片迷雾。

  而与魏东关系密切的“新湖系”神秘实控人、温州首富曾现身魏东追悼会,并献上花圈。有报道称,黄伟的发家,背后是魏东,“黄是听从魏的”。

  值得一提的是,黄伟在327国债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至今成谜。327国债事件后,一众大佬惨淡收场,中经开覆灭,黄伟却依然在波云诡谲的资本江湖风生水起。不过,你能看到他的楼盘和公司,却很难在公开场合寻到他的踪影。新湖系的高管曾对外表示,“黄总这辈子都不会接受记者采访”。据《新京报》报道,黄伟前同事曾说,黄伟的低调,与他的个性、经历、业务有关。

  金融行业具有特殊性,离金钱最近,过手就是数十亿,也最考验人性,位置越高、诱惑越大,摔下来时也会跌得越重。圈外人看起来的光鲜多金,更容易变成业内人纸醉金迷的催化器,过分高估个人魅力和能力,结果人生一路跑偏、失控。

  身处金融圈的各位小伙伴有没有听说或者见过令人唏嘘的金融圈故事呢?

 

(责任编辑:佚名)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