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上海银行构建服务小微新生态

日期:2019-08-16 10:07:28  来源:
 
原标题:上海银行构建服务小微新生态

  本报见习记者 徐贝贝

  “做好支持小微、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关键是结合自身实际,形成切实可行的模式,在提升专业能力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上海银行行长胡友联介绍,该行聚焦“两个转型”,即专业化、特色化转型,线下与线上并重、依靠场景构建和科技赋能转型,致力于解决好内部“不想做、不愿做、不能做”的问题。

  截至今年5月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82.8亿元,较年初增长7.5%;普惠金融贷款13857户,较上年末增长23.4%;在去年四季度普惠金融贷款平均利率较一季度下降0.4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持续保持较低水平。

  强化战略引领 加强体系化安排

  服务小微企业,做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在新一轮3年规划中,上海银行明确将普惠金融作为战略重点之一。通过制定总战略、条线分战略和机构子战略,层层传导服务小微和发展普惠金融战略目标。同时,该行积极完善普惠金融推进体系,制定了《上海银行普惠金融指导意见》,并将普惠金融作为年度管理层四项重点工作之一。

  在体制建设上,该行以专营体系建设为抓手,较早成立了总行普惠金融领导小组,组建了普惠金融事业部,统筹推动全行小微与普惠金融发展。同时,在分行层面设立了普惠金融部;在支行层面设立专营团队,形成比较专业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

  为推动“敢贷”“愿贷”,上海银行在资源配置方面向普惠金融贷款倾斜。具体来看,该行进一步优化并下调了普惠金融贷款的经济资本占用系数;放宽相关贷款的差异化风险容忍,对于符合条件的普惠金融贷款,打五折计入分行不良;完善尽职免责机制,细化差异化问责处理。同时,在经营单位考核体系中,提高普惠和民营贷款的权重;设立专项激励计划;实施内部资金转移优惠价格。

  聚焦多种渠道 加强线下立体化推进

  作为一家,上海银行立足服务地方的定位和优势,坚持扎根当地,畅通银政、银园、银担合作渠道,构建服务小微和普惠金融的生态环境。

  首先,上海银行主动与各地科委、经信委及各区政府对接,共同搭建银企服务平台。比如,与浦东新区政府加强合作,为注册地在浦东的230余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截至2018年末,该项贷款余额6.7亿元,户均贷款290万元。

  其次,与产业园区合作搭建公共金融服务平台,联合各类外部机构向科创企业提供“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比如,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共同打造“科创金融示范区”,并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目前,该行对上海产业园区的对口服务已实现全覆盖。

  再次,针对上海“专精特新”企业、行业等细分领域企业提供服务,并与担保基金独家试点开展“见贷即保”业务。截至5月末,该行在上海市担保基金担保项下贷款规模达26.6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各类渠道的过程中,上海银行遵循客户—渠道—产品的经营逻辑,将产品与服务嵌入客户所在行业和经营场景中。比如,针对科创小微企业,推出了包括资金支持、政策咨询、财务管理等的全流程服务方案。

  探索科技赋能 提速线上化发展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国内产业链日益成熟,为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提供了现实条件,也为银行从小微企业“钓鱼”式的单个服务转为“网鱼”式的批量服务提供了基础。

  通过推行线上供应链金融,上海银行与核心企业攻坚个性化的“生态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效率。具体来看,通过整合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交易、物流、资金收付信息,将核心企业信用传导到产业链二级甚至三、四级供应商和批发商,实现批量为小微企业增信。依托互联网技术,该行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化,效率由线下1至2周提升至线上1至2天。

  该行还利用大数据技术,减少人工干预,实现批量获客、审批和动态贷后管理。与此同时,上海银行借助金融科技,加快流程优化,提高客户体验。流程再造后,客户临柜最快只需15分钟即可完成开户。

  结合上海银行的实践经验,胡友联建议,统一搭建信用信息平台,便于银行完善客户风险画像;推动完善无形资产登记和评估体系,健全无形资产转让和处置市场;对线上供应链金融创新在监管上给予更大支持。

(责任编辑:佚名)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