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上半年财政收支出炉:地方债发行明显放缓 超九成直达资金已下达

日期:2022-11-05 11:17:50  来源:网络整理
 
原标题:上半年财政收支出炉:地方债发行明显放缓 超九成直达资金已下达

7月20日,财政部发布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

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1.71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12.17万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中央支出同比下降6.9%,地方支出却同比增长6.4%。

具体来看,由于经济复苏,上半年绝大多数税种收入同比有所增长,其中,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22.5%,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4.9%,受益于股市活跃,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涨幅更是高达61%。

支出方面,科学技术、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多项支出有所下降,全国财政“三保”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10.1%、8.2%、3.8%。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在今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从后期走势看,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问题依然存在,再加上去年下半年基数抬高,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并提前享受新增减税政策减收体现在今年下半年,预计今年下半年全国收入增幅将比上半年明显回落。但考虑到上半年收入完成进度较快,经过努力,预计能够完成全年预算收入目标。

上半年税收收入增22.5% 中央支出有所下滑

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约10.05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2019年同期增长8.7%。

刘金云表示,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22.5%,主要原因是工业服务业稳步增长以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12.8%,主要受成品油、汽车、卷烟销售增长带动;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7.7%,主要是企业利润持续稳定增长;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4.9%,除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外,还与股权等财产转让和股息红利收入增长有关;进口环节税收同比增长27.6%,主要受一般贸易进口增长带动。

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同比也增长了17.4%。据悉,拉动非税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较快恢复,附征的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增长;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等。

值得关注的是,对部分垄断行为的行政罚款等也带动了非税收入的增长。上半年,罚没收入总计增长27.9%,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3.1个百分点。

从财政支出看,上半年中央支出同比下降6.9%,扣除部分支出拨付时间比去年有所延后因素影响后下降2.4%,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持续压减;地方支出同比仍增长6.4%。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放缓 一半投向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

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放缓也引发市场关注。截至2021年6月末,全国地方已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8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已“腰斩”,其中,一般债券4656亿元、专项债券10144亿元。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项中新表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较去年有所放缓,主要是今年专项债券恢复常态化管理,适当放宽地方发行时间要求,这样既不会影响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也可以有效避免债券资金闲置。

经初步汇总,上半年全国地方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约一半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领域重大项目;约3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领域重大项目;约2成投向农林水利、能源、城乡冷链物流等领域重大项目。

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项目也已被纳入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

超九成直达资金已下达 支出进度为63.1%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那么,上半年直达资金下达、使用情况如何?

刘金云介绍称,具备条件的资金已全部下达,为地方合理安排使用资金留出了充裕的时间。根据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数据统计,截至6月底,2.8万亿元直达资金中,中央财政已下达2.59万亿元,下达比例达到92.5%,未下达的主要是据实结算资金。地方财政已将2.506万亿元分配到资金使用单位,占中央下达资金的96.8%。

资金使用方面,截至6月底,各地区形成支出1.635万亿元,支出进度达到63.1%。从支出级次看,省级支出0.614万亿元,占比37.5%;市县基层支出1.021万亿元,占比62.5%,体现了常态化直达机制“据实分配使用资金、增量向基层倾斜”的制度安排。

从支出结构看,各地用于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支出占总支出的7成以上,支持基层落实民生政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责任编辑:互联网)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