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国常会释放重磅信号 新一轮降准窗口打开

日期:2021-10-11 12:32:17  来源:网络整理
 
原标题:国常会释放重磅信号 新一轮降准窗口打开

作者: 杜川

在短期降准预期落空的背景下,高层2021年首次释放降准信号,超出市场预期。

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推出支持碳减排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目前来看,降准存在空间,对于银行,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来说,降准也有必要。通过降准,释放长期资金,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有助于引导银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对第一财经表示。

降准窗口打开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叠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了经营压力。

此次国常会提出,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这也是2021年以来,高层首次释放降准信号,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温彬认为,从基础货币投放角度看,近几年,央行在基础货币投放方面更多的是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及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但MLF总体相对于降准而言期限较短,并且有一定的成本。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银行负债端的管理,对互联网存款、结构性存款、创新存款等进行规范。近期,又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

“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银行降低负债成本。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温彬称。

具体到降准方式来看,温彬认为,定向降准可能性更大。“特别是针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定向降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时机选择方面,他认为,应考量通胀水平,如果6、7月份通胀开始趋于收敛和回落,三季度末实施降准或定向降准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

绿色再贷款可能成碳减排支持工具

而随着“碳中和”目标确立,绿色金融已进入快车道。

国常会还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前,央行多次表示,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在最新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中,央行提出,要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日前,央行副行长刘桂平在第十三届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上表示,央行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也介绍,它的原则就是市场化、透明化、国际化。市场化是指按照市场化原则设计激励相容机制,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主动向碳减排领域配置更多资源。透明化是指工具的机制、应用规则都是明确的,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政策具有精准性和直达性。国际化是指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和国际接轨。

而针对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也引起市场广泛讨论。在市场看来,绿色再贷款可能是碳减排支持工具之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曾表示,建议人民银行考虑设立较大规模的再贷款机制(每年数千亿级别);将较低风险的绿色资产纳入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合格抵押品。

光大证券(601788,股吧)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对第一财经表示,一方面,再贷款作为定向性的货币政策支持工具,能够实现对于绿色金融领域给予精准支持;另一方面,再贷款利率较MLF利率更为优惠,较低成本的资金对于绿色金融体系的支持,也是一个激励性的举措。

从利率水平来看,6月15日,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2000亿元,中标利率为2.95%;6月30日,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表显示,一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为2.25%。

“此外,再贷款工具使用起来比较灵活,会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在额度方面进行动态调整。”王一峰称。

再贷款将常态化使用

再贷款,是指央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再由金融机构贷给客户,再贷款是一种带有较强计划性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目的在于调节基础货币供应并引导信贷投向。

从2014年开始,再贷款工具功能不断丰富,依据2014年初央行发布的《关于调整再贷款分类的通知》,将再贷款分为四类。即流动性再贷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以及专项政策性再贷款。

其中,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包括支农、支小、扶贫,发挥着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三农、小微等国家重点领域和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功能,定价低于流动性再贷款。

疫情期间,央行创新再贷款工具,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是防疫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再贷款、再贴现以及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等,合计规模1.8万亿元,在助力抗疫和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一峰认为,未来,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会常态化使用,使用力度会进一步加大来实现更多的定向性激励。

(责任编辑:互联网)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