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莫让线上培训成减负盲区

日期:2019-02-21 09:00:34  来源:
 
原标题:莫让线上培训成减负盲区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这是网友们热衷引用的调侃之语,不过放在一些孩子身上却让人多了几分心疼。据报道,寒假期间,各种线上课程异常火爆,很多学生就连大年初一都不能休息。

  俗语道,“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可这样的“补课年”,让很多孩子少了盼头。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方持续呼吁为学生减负,在主管部门持续治理下,课外辅导班纷纷停办,减负效果初显。只是没想到,这线下补习刚有所收敛,线上课程又大有蔓延之势。

  相较于传统课外补习,线上课程更易成为减负盲区。因为其时间灵活、场地不限,教学的进度、强度等都很难具体量化。比如“提前学”“超纲学”,有些软件声称紧扣教材本身,但基本上都会“打出一些富余量”;再如学习时间,一些系统24小时开放,即便晚上十一二点都可以反复学习。而且,这些软件还成了一些人的擦边球,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能留书面作业,但引入在线软件增加功课,就完美绕开了这一限制。

  规范好线上教育培训,是当下学生减负必须正视的课题。去年11月,教育部专门出台规定,要求线上教育的监管程度参照线下标准执行。但线上线下毕竟有别,仅靠“内容备案”“信息公示”等传统方法远远不够,拿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举措,同样是当务之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当中,就明确规定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诸如此类固定的、可量化的标准,对于线上教育的约束强度更大。

  当然,各类培训班如地鼠般冒头,“严打”仅仅是第一步。一些家长坦言,自己对课外班的心情复杂:既希望有关部门管管乱象,又担心孩子因此更没机会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既不想被折腾得人仰马翻,又担心不随大流孩子跟不上。“当一个班的孩子大多数都去补习班,你怎么敢做‘异类’,让自己的孩子独享‘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说,为孩子“减负”,整治培训班只是开始,如何提升并分配好教育资源,缓解家长焦虑,方是根本。(汤华臻/撰文 琚理/漫画)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