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节后求职小心陷阱 牢记四不要

日期:2019-02-15 16:00:39  来源:
 
原标题:节后求职小心陷阱 牢记四不要

  春节假期过后,许多求职者开始寻找工作。在求职招聘高峰即将到来之际,沈阳市公安局提醒大家,近年来有多起不法分子以招聘名义骗取求职者财物的行为,提醒广大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受骗。

  不要轻易相信街头的高薪招聘

  2017年2月,四川张先生在达州街头看到了一则招收公安协警、防暴特勤队员的通知。该“通知”称,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结业后,将被安置到成都市各公安分局、派出所、110报警中心、防暴大队、交警大队、包括机场、地铁、安检等处,保证月工资待遇(包吃住)2800-4900元每月不等,并表示其招收行为获得了公安部门的委托。张先生交了培训费4960元,培训后被安排到了一家工厂做保安。张先生要求退还培训费用,遭到拒绝。

  警方提醒:一般的招聘应该在正规地点举行,街头招聘流动性强,往往埋伏着陷阱。求职者应到正规的招聘会等场所应聘。

  不要随意交纳各类报名费

  “直签正式终身合同,无学历也可以,底薪3083元加万能津贴600元+加班费、每年13月薪水、五险一金、过年过节600节日津贴、每年4月份发年终奖10000元左右……”2018年8月,34岁的沈阳市民甄先生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则招聘启事,报名参加了面试。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告诉他,须交7万元入职手续费。甄先生交了手续费,才和对方签订了“入职协议”。之后的两个月,甄先生几次催促帮助他们办理入职的人,但是得到的答复是:“再等等,快了。”后来,甄先生没能等到入职的消息,而是接到沈阳警方电话,告诉他帮助他办理工作的人已经被抓获。原来,甄先生落入一场“看起来很像”的骗局。

  警方提醒:近年来,以“报名费”“培训费”为名目诈骗的案件屡见不鲜。求职者应提高警惕,一开始就收钱,很可能有猫腻。

  不要轻易到宾馆等地去面试

  2015年年初,江苏女孩小陆去某宾馆应聘网店服装模特,被招聘者骗试拍,结果拍出裸照并借此威胁要求发生性关系。招聘者不仅勒索小陆苹果手机一部,还要求小陆打2万元到他的账户上去,否则就将公开小陆的裸照,此后,该男子又曾几次发短信骚扰小陆。遭多次骚扰的受害人小陆到公安机关报警。

  警方提醒:晚上独自一人去宾馆,不仅有危险,如果发生了意外,寻找招聘者也是难上加难。求职者一定要去正规的地点面试。

  不要相信所谓的“招聘男女公关”

  2016年年初,26岁男子张某某在网站上看到了“招聘男公关”之类的信息,便联系了一个“每天晚上8点至11点左右上班,日薪2000至8000元不等,提成+奖金+小费,当日结;保证来去自由,终身保密,永不泄露个人资料”的地方。联系了招聘经理后,张某某来到酒店,拨打了招聘经理的手机。招聘经理称已在大厅监控看到了张某某,称其已经通过,要交500元办理健康证,张某某便往一个银行账号打了500元。随后,该招聘经理又以保证金、拜师费为由,先后索要了3600元。张某某发现交钱多了,想退钱,对方让他联系一个“财务”。“财务”称公司目前只有5000元面额的支票,需要再打来900元才可全额退款。转账后,“财务”又称5000元面额的支票刚用完,只剩8000元面额的了,再打3000元即可退款。张某某这才怀疑是陷阱,到派出所报案。

  警方提醒:不要轻信加QQ、微信联系的招聘方法,正规的面试应该面对面进行,仅通过网络交流,很有可能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不要抵押个人重要证件,个人重要证件应随身携带,不可抵押给招聘者,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而遭受损失。(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李庆海)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