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过半受访职场人士担心“能者多劳”变“奖懒罚勤”

日期:2019-01-31 23:00:38  来源:
 
原标题:过半受访职场人士担心“能者多劳”变“奖懒罚勤”

  过半受访职场人士担心“能者多劳”变“奖懒罚勤”

  “能者多劳”,一句看似是赞美的话,却可能造成“能者过劳”,而让平庸者缺乏工作积极性。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3名职场人士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能者多劳”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55.1%的人认为这会对“能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打击,51.2%的受访职场人士觉得有时会变成“奖懒罚勤”。

  “我会觉得‘能者多劳’‘智者多忧’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江苏镇江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刘彤(化名)说,工作中遇到过多的任务,觉得累的时候,她嘴上可能会抱怨,但还是会去做。她也觉得实际生活中,会出现能力强的人承受了过多压力的现象,“而且当你做了许多和本职业务不相关的工作,很有可能导致精力不能集中”。

  “我们拿的是固定工资,什么时候晋升也是有规定的,上升空间也比较狭窄。”在河南洛阳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文昭峰(化名)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人会觉得少做点更保险、稳妥,“在我们单位,悠闲的人不少,还有的人甚至会说自己能力不足,不去承担一些工作,然后用更多的时间考证或者做其他事,最后要不就跳槽,要不等到一定时间争取职位晋升。相反干了很多工作的人则处于一种劳累的状态,到头来简历上还不能添彩,感觉有些冤”。

  调查中,受访者担忧“能者多劳”带来的其他问题还有:做得越多出错的可能性越大(46.6%),有限的时间里要处理更多任务,负担过重(43.5%),以及形成拈轻怕重、逃避推脱的工作氛围(23.9%)等。

  文昭峰认为,形成鼓励多干的工作氛围很重要,“要从薪资、待遇上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职业开发与管理系主任王桢认为,要解决“能者多劳”带来的负面问题,首先需要界定清楚公司战略,做好目标分解。同时,做好组织架构、流程设计。最后落实到工作分配层面,岗位职责要清楚,要在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达成较为一致的理解。“在制度刚性的基础上,领导的柔性要发挥作用。因为现在外部形势变化很快,组织的短期目标、商业模式、产品等会有快速变化。但是制度本身,不能如此快速波动。因此,在制度的相对稳定期,就需要领导在下属的目标、职责和收益等方面,做到及时调整”。

  王桢建议,组织可以针对员工,提供较为灵活、丰富的“激励组合包”,里面有多种选择,所需兑换的积分不同。每次额外的工作,都转化为积分,积分累积起来,可以在“激励组合包”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激励选项。

  “奖励‘多劳’的人对于其他人没有坏处,没有损害到别人的利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赖德胜认为,从企业组织的制度设计上,需要管理者树立好的企业文化环境,让有能力又努力工作的人有更多的收获,有更好的晋升和发展机会,那么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山 实习生 周宁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