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马友友广州开讲:怎样创造魔法般的音乐会

日期:2019-01-19 04:00:53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马友友广州开讲:怎样创造魔法般的音乐会
原标题:马友友广州开讲: 怎样创造魔法般的音乐会

  马友友(右)

  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简称YMCG)将于明天闭幕。在为期9天的盛会中,以艺术总监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带领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和广州的爱乐者,走过了一段奇妙的音乐旅程。本届音乐周一大亮点是马友友的大师班。

  这已经是马友友连续三年、第三次坐镇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在短短几年中,这个项目已成为我每年度最期待的亮点之一。”每年都是春节前来广州,马友友表示很喜欢这座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城市,“这个城市有海纳百川的精神,这里的人们不仅热情,而且都很用心在做事,所以我在这里做事非常高兴。关于古典音乐,这里有一些很好的事情正在发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缪璟

  马友友 访问

  广州人不仅热情,而且做事都很用心

  广州日报:连续三年坐镇广东国际音乐周,您有什么话想对广州乐迷说?

  马友友:我非常高兴能够来广州看一看。因为广州这座城市是非常有名的,是美丽的花城。大家都知道我来过广州好多次,每一次都非常欣赏。这里的人不仅热情,而且都很用心地在做事,所以我在这里做事非常高兴。这几年做广东音乐周,每次来都是新年之前,所以我想跟大家说祝你们新年快乐。

  广州日报:您给了年轻人很多启发,音乐周给了您什么样的启发?

  马友友:广州交响乐团给了我许多启发,我不仅想去,而且十分渴求与年轻人合作。这个乐团下面有青少年交响乐团,甚至还要办少年基础班。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在6岁开始学习,那么到12岁的时候就能达到相关的水平,这种可能性、潜力在塑造终生兴趣中是十分重要的。

  当你给一个青少年机会,告诉他你可以去到南非,你可以去捷克,你可以在里昂的剧院中演出,这些都会成为他一生中难忘的经历,如果他们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他们将一直保持和音乐的联系,这个很重要。我们都是这样开始关注我们本来不关注的事情。

  广州日报:这是您第3次参加音乐周,请问与之前的几届相比,您今年有什么感受?

  马友友:经过每一年举办后我们的思考和讨论,包括我们能怎样做到更好?我们能做什么改变?我们达到了目标听众的数量了吗?观众感受如何?去反思如何更能吸引人们参与。我们从参与人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得到这些反馈。发现问题和困难之后,我们就开始思考怎么能够更早地解决问题。

  所以我认为我们始终努力在解决的一件事是举办音乐周的时间。这个时间正好在新年之前,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还需要学校的允许才能来参加。对于他们来说,越早知道举办的时间就越有利于他们向学校申请参加。

  我们其实已经做了充足的交流,但是总能做得更好。我们都尽力把大家聚到一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魔法般的难忘的音乐会。

  广州日报:首次在音乐周开设大师课,让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马友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人们参加,这是我在追求的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总是说,“你应该做”,但只有很少人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去把“我应该做”变成“我要做”。如果你认为你是被迫去完成的,那就是一个糟糕的交流。反之,如果你愿意去做,并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就会带着笑容去完成,就会为我们带来希望。

  其中最棒的时刻是当每个人表演7秒钟后得到的观众反馈。这不仅是对表演的评价,也是对某个人个性的评价,这样很棒,这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事情。

  前晚,这位文化使者在大师课上通过片段演绎,以及与参与者的沟通,深入到演奏者和聆听者的内心世界,重新认识了在深层次的信息沟通。

  “天地人,是音乐家尝试用音乐回答的问题”

  前晚,在马友友主题为 “内容、交流与接纳”的大师课(上图为现场图)上,不断被演绎的是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的片段。这也是音乐周闭幕式“音乐马拉松”将上演的两个曲目。对青年音乐家来说,这两首作品是对心灵的叩问和深刻思考。

  演奏和教育相似,记忆力都非常重要,如何去创造可记忆的乐章,让演奏者被人们记住,这是很重要的。而内容、沟通和接受则是艺术演奏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创作内容?如何传递内容?如何让观众去接受?马友友认为,这是一个演奏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马友友摆出了“天、地、人”这几个字,“天、地、人,讲的是‘你是谁’,‘你怎么样进入环境中安身立命’。这正是音乐家尝试用音乐回答的问题。”马友友认为,不同的作曲家创作不同的曲子,都跟天地人的模式有关。比如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中,就是自然的神秘主义和生命的挣扎,“因为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也有背后故事,当时他有一个最好的朋友约阿希姆,但约阿希姆起诉妻子不忠要离婚时,勃拉姆斯却站在了其妻那边,最终导致两人友情的结束。7年之后,勃拉姆斯写了这首曲子,重拾友谊。

  “演奏要运用90%的脑力去想象和创造”

  马友友很赞同这句话:自然有最伟大的想象力。我们如何去获得这种想象力?马友友认为,“去试验,创造不同的音乐类型,去看看什么样的音乐听起来最好听,别人会喜欢,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经验。当你把试验和经验联合起来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发挥你的想象力了。”

  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里面有一段,让人感觉非常的寒冷,像冰一样。马友友第一次听的时候,不光觉得冷,还看到了泥泞,感觉到了在泥泞和坚冰中的艰难前行。“如此一来,演奏的时候你就不能很轻快、很优雅,这时候就需要想象。西贝柳斯并没有在这上面做太多戏剧化的展现,但是我们在演奏的时候需要让大家感受到,否则我们在内容的传递上就会有一些缺失。”

  在这种情况下,演奏者的身体也要僵硬一点。“你必须要以百分之一千的那种寒冷的感觉去演奏,否则,观众是感受不到这种寒冷的。”

  “当我们感知到我们的潜意识的时候,我们就遥遥领先了,因为我们是在一个想象力的时间和空间当中,我们可以去衡量一些不能衡量的东西。”马友友说,“我们用10%的脑力在演奏乐器,但是要用90%的脑力去创造音乐,这就是有那么好的音乐的原因。”

  “当我走上舞台,我就成了主人”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顶级的演奏家?技巧很重要,但怎样让观众记得住你呢?演奏者要把听众当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或许你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完美,但是并不能传达给听众,所以马友友非常关注“接受”这个主题,“因为这样能让许多人走出自己的圈子,和更多人进行交流”。

  关于这一点,马友友有一个想法,“到我上台的那一刻,我就成了主人,观众都是客人,所以我要尽主人的责任,要让你成为最重要的人。为什么你会去一个聚会,是为了批评那个主人吗?不是,是为了享受。那我的责任是什么?是希望让你们享受这段时光。”

  马友友认为,舞台上偶尔弹错也不能乱了阵脚,“假如我做错了,我就会放下,至少我还有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就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观众记住我的演奏。”而微笑、自信、认真、专注、交流等都是让观众感觉到信任的因素。(张素芹、缪璟)

(责编:韦衍行、汤诗瑶)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