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赴港IPO,能救一嗨租车吗?

日期:2021-12-21 19:29:36  来源:网络整理
 
原标题:赴港IPO,能救一嗨租车吗?
“碳中和”下绿色节能空间打开,这一市场需求旺盛不容小觑,查看>>

文|翠鸟资本

在离开美国转为私有化之后,一嗨租车正考虑赴港IPO。然而,积重难返的一嗨租车,能迎来拐点吗?

一条赛道,两个巨头

2007年-2017年的这十年,可以说是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的“黄金十年”。这十年间,赛道上最引人注目的巨头,非神州租车莫属。

神州租车创始于2007年,于2015年前后攀至巅峰,市值约为426亿港元,在全球租车行业上市公司中高居第二,仅次于赫兹。

但其实,论起资历来,一嗨租车比神州租车还要早。

早在2002年,一嗨的创始人章瑞平就对国内租车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和布局。2005年,从中欧工商管理学院EMBA毕业后,章瑞平创立了一嗨租车。彼时,陆正耀才刚与汽车行业结缘。

最初,一嗨租车只为企业用户提供B2B服务。随后逐步扩张,将“自驾”和“专车”两大出行服务合二为一。

当年,联想控股注资12亿元的神州租车,通过“烧钱”抢占市场份额,最终打败一嗨租车,成为了中国租车市场的领头羊。而彼时的一嗨租车在中国120座城市布局了1300多个服务网点,成为了国内直营覆盖范围最大的租车公司。

一嗨的出色表现显然深受资本青睐。赴美IPO之前,一嗨租车最高募资1.61亿美元。上市后1年,一嗨又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15亿融资的总量支持。

一嗨租车和神州租车,一条赛道上的两个巨头,对垒多年,有过精彩时分、高光时刻。直到属于租车行业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双双退市的天生冤家被迫成为了一条绳上的蚂蚱,如今,他们必须共同面对行业遇冷的困局。

蓝海变红,风光不再

在一条快要过气的赛道上争老大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这应该成为一嗨和神州的共识。

2017年,共享经济从爆发到退潮,泡沫挤破的同时,汽车租赁市场也从蓝海变成了红海。到2020年,疫情给增速本就在放缓的租车市场予以重重一击,头部尚且能勉力支持,而更多的市场企业只能倒下,行业洗牌加速。

但让租车巨头们真正忌惮的不是行业遇冷,而是新崛起的网约车“恶”势力。

对于大多数租赁者们而言,租车往往是出于有急用车需求的情况,又或者需要试驾。而滴滴的模式基本已证明,它比租车企业们更能适配前者:网约车更便捷,综合效率也要更高。而后者的需求持续时间太短,不足以成为支撑神州租车和一嗨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

尽管面临困局,神州租车在市场上依然是毋庸置疑的老大。而一嗨作为万年老二,还要收拾当年和神州租车针锋相对、明争暗夺时留下的烂摊子。

2104年,一嗨租车在美股上市。面对神州的“烧钱”扩张打法,一嗨不甘示弱,大幅提升了购置车辆的速度,以期和神州分庭抗礼。短短半年时间,一嗨租车就购置了4300辆车来扩大车队规模。而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一嗨租车车队规模扩大到2.44万辆。

短期内,高速扩张似乎给一嗨带来了光明前景。当年,一嗨的车队规模同比增长81.7%,营收增长60.7%,净利润高达6.96亿元,要知道,前一年一嗨的营收还是亏损0.93亿元。

但重资产模式几乎总是伴随着隐忧暗存,一嗨也不例外。

营收增长的同时,一嗨的单位日收入却逐渐降低。一辆价值10万元的车,在一嗨,每天只能创造156元的收入。此外,还要算上运营、管理和营销等多项成本支出,一嗨实际到手的经营利润其实已然十分单薄。

于是到2016年,仅仅一年时间,一嗨的盈利从6.96亿元直接下滑到0.33亿元,显然,泡沫破裂了。

租车之外,“危机”并存

2019年,一嗨私有化成功,完成退市。不久前,神州租车发布公告称私募巨头安博凯已经完成强制性收购,意味着这个一直以来都压过一嗨一头的老对手,也正式撤出了资本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安博凯四年前也曾参与过一嗨租车的退市,如今仍然是一嗨的股东。同时将租车市场的两大巨头纳入麾下,两者的竞合关系能否转变,安博凯的选择至关重要。

但无论两者此后是合并,还是独立发展,目前看来,转型都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二者面前不光是有滴滴这样的网约车霸主,还有新能源产业和智能汽车这样两座大山挡在面前。能花几万元就买到一辆新能源电动车,租车需求又会被进一步抑制,这是无可避免的现实。

不可否认,一嗨在传统租车行业依然有话语权,但问题在于,整个行业都在衰落,成为夕阳下的迟暮英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回到最初,在出行市场已然饱和的当今,一嗨不仅要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或许也要尝试接纳并贯彻“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

毕竟,“养刁”消费者的胃口,一嗨才有可能成为新领域的强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翠鸟资本。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互联网)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