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生态环境部详解碳市场建设 考虑通过政策措施引导市场预期 形成合理碳价

日期:2021-11-24 13:01:49  来源:网络整理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详解碳市场建设 考虑通过政策措施引导市场预期 形成合理碳价

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讯,周三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碳价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因此出现碳价波动是正常的,但是剧烈波动,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目前在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销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

赵英民认为,从微观和近期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左右。

长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于夕朦指出,由于我国碳市场初期将采用基准线法,按照企业的装机规模和燃料类型提出碳排放基准值,以此分配配额并确定排放相对上限,并不制定总量控制目标。

同时我国火电企业多为央企和国企,本身还有节能减排改造空间和大量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储备。因此预计碳交易市场不会在短期内形成过高碳价,运行初期碳价有望保持2020年试点省份的平均水平。

于夕朦同时认为,我国碳价长期将会逐步提升,直至实现碳中和。在“双碳”背景下,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根本目的是减少碳排放。因此在碳市场运行的初期平稳渡过后,为了更好的发挥其调控作用,碳排放额度的分配会逐渐收紧,并一定时间后与碳排放总额绝对值挂钩,加速收紧配额,碳价会因供给缩减逐步提升。

碳市场逐步扩大,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

赵英民称,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业,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

赵英民透露,生态环境部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因此这些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核查工作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国际国内碳市场有效衔接

对于碳市场之间有效衔接的问题,赵英民认为,碳价都是由各自市场交易决定的,相互间基本不存在显著的碳价影响。碳市场在不同市场之间或不同国家间衔接的问题比较复杂。碳市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衔接,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制度、政策、标准、技术等问题。

在国内碳市场建设上,生态环境部将在充分借鉴试点碳市场经验基础上,明确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在覆盖范围、准入门槛、配额分配方面的制度设计和试点市场有一定的差异。全国碳市场建设后,工作重点转向确保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有效运行。

赵英民进一步指出,地方的碳市场要逐步地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目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加地方碳市场交易,避免一个企业同时参加地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的情况。在全国碳市场建立的情况下,生态环境部将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试点,现有试点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同时做好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相关准备工作。

东吴证券分析师袁理认为,我国碳市场已具备总量控制和市场调控机制雏形,目前交易规模及覆盖行业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当前国内碳价远低于海外,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预计我国碳排放总量递减速度拟超海外,总量收紧驱动碳配额价格长期上行。

(责任编辑:互联网)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