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专家:中国房地产创造了极大信用,没有房地产,华为富士康都胡扯

日期:2019-09-30 20:05:21  来源:
 
原标题:专家:中国房地产创造了极大信用,没有房地产,华为富士康都胡扯

买房最赚钱,无论是平均还是总量似乎都优越于其他行业,这也已经形成共识,否则人们对房子的需求不会像今天这么火爆。然而事实是,一些炒房者和投资者才真正赚钱了,对于大多数刚需而言,并没有因为房价上涨而获得更多的财富,还有不少坐拥千万房产却过着乞丐般的生活。甚至我们都说房价太高,极大影响了百姓的消费支出,因为房贷压力巨大,有的家庭甚至动用七大姑八大姨,六个钱包都用上了,哪还有什么钱消费呢?

尽管很多刚需并没有因为房价上涨而获益,但心态还是非常乐观的。在一个房地产最赚钱的时代里,人们愿意而且也毫无可选择性,家庭80%的资产都倾注到了房子上,当人们深知辛苦工作一辈子还不如炒套房来得更实在时,还有谁愿意做实业?长此以往,房地产凭借其无比强大的吸附效应,其他行业越发难以振兴。人们的工资收入也就不会太好,仅有的一点收入还要用来买房,又怎么能去消费呢?

经济日报早些时候发表文章《警惕高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称,警惕房价过高、房租上涨过快等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问题,根本上还是要构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有了稳定的关系,从而减少投机行为,人们的居住观念会更加理性,消费动力也会更加健康可持续。这就正像此前人民日报所说,高房价极大地提高了产业发展的要素成本,并且让发展实业变得“不划算”。

而且社科院报告也显示,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拉动效应与负向的挤出效应,2018年房地产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效应出现转折点。随着房价收入比的提高,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效应不断变小、负向挤出效应不断增大。在许多房价收入比过高的一、二线城市,楼市对消费和投资已经产生了较严重的挤出效应。

但是,为什么总是有人不觉得高房价影响了消费,反而促进了消费呢?或许他们没有说假话,但是那只是站在了房地产利益群体面,如果是炒房者,自然会因为这些年房价上涨而大大获利,如果是零和游戏的话,这些人越觉得赚得多,那么普通老百姓就会支出得越多,你们把房价炒上去,百姓买高价房还要感谢你们?

7月4日,深圳世联行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世联行创始人陈劲松在演讲中指出,中国资本凭什么现在这么好,这么有钱?怎么一夜之间中国人成了大佬?因为中国房地产创造了极大的信用。如果城市没有这么多基础设施,工业化,什么华为、富士康都胡扯。最重的活房地产给干了之后,房地产成为拉动60个产业的火车头。千万别说房地产阻碍了工业化,因为房地产是工业化的基础。

同时,陈劲松还反对“房地产抑制消费、房地产抑制创新“的观点。恰恰相反,陈劲松认为房地产可以促进消费,他以东北小镇的房价为例——他们房价低,怎么没见消费起来?“房地产一定是大大促进了消费。比如一个白领买一套房子时,住进去要装修。装修本来没钱。什么叫抑制消费?没有钱就叫抑制消费,不能兑现自己未来的信用,就叫抑制消费。凡能提升未来信用提前消费的,都叫促进消费。“

很显然,陈劲松偷换了概念,有点诡辩的感觉,他们不是没有消费起来,是因为根本就没人,其实他们花起钱来要大方得多。但是对于陈劲松他的身份,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认为房地产没有抑制消费,也就是说白了,他认为高负债也是促进了消费,可是负债也要有底线吧。买房时就已经透支了,装修也要透支,一个人的身体究竟有多大潜能可透支?

之所以他们不觉得高房价挤压了消费,就源于他们会炒房,不仅让他们赚大钱,还极大刺激了他们的消费水平,这倒没啥,反而他们还在那里嘲笑就有点不地道了。无论如何,过去那套逻辑终将要淘汰,即使不指望房价下跌来买房,但是高房价的风险也是重点防范对象。

(责任编辑:佚名)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