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城市绿梦” 需要久久为功

日期:2019-07-27 00:00:14  来源:
 
原标题:“城市绿梦” 需要久久为功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张一鸣

  城市里的蓝天越来越多,流经城市的水也越来越清澈。

  最近几年,居住在一线城市的人们,明显感受到城市环境的变化,一些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的指标正在改善,但距离绿色宜居的城市梦,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最近几年各地不断大力推进的煤改气、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提升、油品升级的加速推进等一系列措施,再到近期上海全城动员的垃圾分类,一些努力已经显现成效。

  北京曾是全国的重污染地,那些看不清楚远山,在雾霾天里咳嗽的日子,都是首都居民挥之不去的记忆。北京二环边上的两所知名儿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儿研所一度被咳嗽的孩子挤满,人们半夜排队,到凌晨才能看上病,在此期间,只能看着怀里的孩子无助地叹息。

  “等风来”曾是人们摆脱短期雾霾天的唯一期待,而今在短短几年里,北京的蓝天数量悄然增加。外地来京的人们甚至在看到北京的蓝天后,会意外地询问当地的朋友,“北京的天不是不蓝的吗?”慢慢地,朋友圈里北京的蓝天也不再是稀缺品,一些人家里的空气净化机开始闲置起来。

  但这些对于城市的绿色发展远远不够,更清洁的水,更干净的蓝天,需要城市转变生产方式,更需要城市中的人,将环保的行为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上海的垃圾分类政策从试运行到正式运行已有几个月,目前看大部分城市居民都能适应新的回收方式,但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案例,发生一些因为垃圾分类而起冲突的事件。

  城市绿色发展的早期,通过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严格的处罚措施,将有利于一些环保措施的落地,比如垃圾分类、工厂的超净低排放等。但从长期看,需要城市中居民意识的转变,要从“要我环保”变成“我要环保”。

  在今年国六排放标准实施之前,国五排放标准的汽车在北京市出现的一轮抢购热潮,恰恰说明,在长远的环保要求和看得见的当前经济利益面前,大部分人会选择更省钱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如果长期得不到扭转,将延后城市绿色发展之路的进程。

  “城市绿梦”需要久久为功,根本在于城市居民是否能够及时转变发展的思维方式,从人的内在思维中萌发出绿色发展的动力,将之前快进式、运动式的绿色发展之路,变成细水长流的自发行为,未来“城市绿梦”才会触手可及。

(责任编辑:佚名)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