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金融 | 宏观 | 产业 | 国际 | 理财 | 消费 | 观察 | 科技 | 房产 | 能源 | 环保 | 汽车 | 旅游 | 时尚 | 文化 | 健康 | 法制

大红灯笼照亮扶贫车间

日期:2019-08-10 14:00:29  来源:
 
原标题:大红灯笼照亮扶贫车间

  经济日报-网7月5日讯(记者 梁木) 55岁的石荷花需要把做好的灯笼打包进纸箱里,这份简单的工作,一个月可以给她带来2000元收入。

  石荷花工作的地方是平凉市水洛镇吊沟村的扶贫车间。吊沟村是深度贫困村,2013年,吊沟村全村413户中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633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

  根据这一情况,吊沟村选择“短平快”项目建立扶贫车间来助脱贫、促增收。目前扶贫车间主要业务是大红灯笼的加工、生产与销售,覆盖线上与线下的双重销售渠道。

  图为车间院中摆放的大红灯笼。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 摄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扶贫车间内有78人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3人,以留守的老人、妇女为主。石荷花就是其中一位。

  石荷花一家有七口人,儿子在县里务工,四个孙子都在上学,儿媳平时照顾孩子并没有收入。因此,这份工作与收入,让她觉得很开心。

  70岁的王彩秀也在这里务工,她的工作是在灯笼上下的圆盘上贴上金色的贴纸,一个月也有大约2000元的收入。“我儿子在兰州打工,我挣的钱还要给我孙子的。”王彩秀高兴的说道。

  图为工人正在为灯笼贴纸,左为王彩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 摄

  根据工作难度与熟练度的不同,收入也有差异。石荷花与王彩秀的工作属于比较基础的操作,而最高的收入可以达到每月5000元左右。

  扶贫车间的负责人介绍道,车间里的工作都是先培训后上岗,通常培训两周就可以上岗;上岗后车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时间相对随意,工人的自由度很大。因为是按件计费,没有严格的工作时间要求,工人也可以把东西带回家去做。

  图为工人们正在制作灯笼骨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 摄

  图为工人正在缝制灯笼的布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 摄

  图为工人正在给灯笼贴金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 摄

  同时,为了鼓励务工,扶贫车间与当地妇联合作,建立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采取积分兑换的方式。车间里的工人参加一天完整劳动可以积5分,凭积分可以在超市兑换商品。1分换1根笔,6分换1条毛巾,18分就可以换一套24色彩笔。

  图为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里部分商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 摄

  吊沟村扶贫车间今年2月建成。目前,全镇共有8家扶贫车间,共吸纳贫困户210人,实现了稳就业、促增收。

(责任编辑:佚名)
郑重声明:人民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